廋西湖 秀才
帖子数 : 16 积分 : 368 威望 : 1 注册日期 : 24-01-06
| 主题: “班门弄斧”的杰克与他的中外弟子 2024-01-29, 17:32 | |
| “班门弄斧”的杰克与他的中外弟子 ——一位美国人的武当山习武之路 2024-01-11 17:04:23 晨曦穿透薄雾洒在武当山脚下,那里静卧着历尽600余年沧桑的玉虚宫遗址。大殿前一个高大的身影挥舞着银光熠熠的长剑,一招一式或飘逸灵动,或雄浑有力。舞剑者近看与山中道人并无二致,只是有着一张西方人的面孔。他是美国人杰克·平尼克,而他更喜欢这样介绍自己:武当三丰派第16代传人。到过中国道教圣地、武术之乡武当山的外国人不计其数,却很少有人像杰克一样。他从“洋弟子”成长为“洋教练”,并安家留在武当山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传授太极功法、分享对中国文化的感悟。 “这算不算班门弄斧?”有人打趣地说。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在多个场合采访过杰克和他的中外弟子,目睹了一个美国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,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身心并重、内外兼修的共有认同。 崇“武”而来,因“文”扎根 武当山位于鄂西北十堰市中国南北地理交汇处,千百年来都是习武学道者的栖隐之地。怀着学习中国功夫、练就强健体魄的初心,杰克2010年离开家乡伊利诺伊州小城基瓦尼,不远万里来到这里。 当时武当山脚下还没有机场,高铁在中国也远未像现在一样四通八达,加之杰克语言不通、毫无海外旅行经验,通往武当山的辗转之路对他来说就像一场探险。一路上,他丢了行李,迷了方向,手上只剩下一本字典。他说,如果不是几个陌生中国人主动上前帮助,他恐怕会动打道回府的念头。 从一句汉语也不会说,到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且能看懂《道德经》原文;从只身一人来到东方国度拜师学艺,到与一个陕西姑娘结婚生子;从学员进阶为教练,再到自立门户,打算开一家武馆……时光悄然流逝,今年34岁的杰克早已融入这片土地。 武当山当地人也已习惯了杰克的标准“出场”:身高超过1.9米,黑色道袍,黑色长髯,长发在头顶盘成髻,背着一柄长剑和一把拂尘,或是一两根洞箫,有时骑着红色电动车在城里穿行,有时带着三两个外国徒弟在山间行走。 “回头看才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。”杰克说,特别是最初几年在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期间,不同的语言环境、不同的饮食习惯、不同的生活体验,以及身体灵活度、耐受度和力量难以跟上训练要求的情况,都给他带来不小冲击。 最让他难忘的,是不论寒暑每天5点半起床练功、用竹子拍打身体提高抗击打能力、犯错要被打手板和蹲马步。他一度感到“似乎每天都能找到新的理由让自己放弃”,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。“不仅因为我看到的是长远目标,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变得更好,更因为热爱。”杰克说。 坚持就是胜利。在当时那个有24名学员的5年制“外籍传统武术班”,只有一半人学完结业,杰克是其中之一。他掌握了八仙棍、形意拳、太极拳、气功等,还逐渐找到了一种文化共鸣,学会了一种人生哲学。 “我来这里是因为武术,但留下来是因为它背后的文化。”杰克说,武当武术并不是用来对抗和胜过别人,而是讲究内外兼修、刚柔并济。道家文化主张顺应自然,这并不是要被动接受命运,而是尊重规律、适应变化、寻找和谐之道。 杰克说,他第一次看《道德经》,就发觉之前一些难以言表的体验和思考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,后来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许多想法与庄子思想很像,这些都让他对这片土地及其文化愈发热爱。 融通中外,激励他人 2023年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上,伴着悠扬的洞箫声,杰克专注地打出一套武当太和拳,一只不知从何而来的黑蝶绕着他飞舞,落在他肩头。“庄周化蝶,以资鼓励”“标准,地道,原汁原味”……许多网友为这一幕点赞。杰克在大赛中获两枚金牌,他的两位“洋弟子”各获一枚银牌。他却说:“奖牌对我来说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们通过我这扇门,了解到武当太极和中国文化。” 借助网络,杰克正将这扇“门”越开越大。2020年以来,在妻子曹玲的帮助下,他制作发布了数百条网络短视频作品,包括美国亲朋在内的无数人跟着他的视频练太极、吹洞箫,还有人跟他预约一对一网课。 杰克说,他教授的课程不局限于武术,而是集太极功法、道家文化和道家艺术于一体,这些元素“就像桌子的腿,少一根,桌子就立不起来”。 其实,杰克多年前在武术馆结业后,就曾留下协助师父带徒弟。对此,有人不解:学员们千里迢迢来武当山学习,为什么跟着一名外籍教练?杰克的师父、武术馆馆长袁师懋告诉记者,杰克的武术动作标准、理论学习系统,他的优势更在于一方面懂中文,对所学理解很透,另一方面能用地道的英文向外籍学员传授。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,不断有来自各地的人到武当山慕名拜访杰克。玉虚宫不远处的剑河畔,一间小茶舍是他接待来访者的地方。 记者在茶舍遇见了比利时人莫里吉·布拉克。他跟着杰克上了3年网课后,终于得以当面求教。他说:“太极的学习涉及武术、道家思想、古典音乐、茶艺等方面,而杰克都能解释得很清楚。”英国人本杰明·卢卡斯平日在武术馆学习,周末到茶舍与杰克探讨。他说:“杰克明白我哪里不懂,总能帮助到我。经过学习,我的身体和情绪都变得更加平衡舒畅了。” 茶舍里也不乏中国人。邹阳曾在上海做程序员,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,身心俱疲,去年辞职到武当山学习。他说:“我从不觉得杰克是‘班门弄斧’,他既是优秀的学习者,也是很好的老师。对待初学者,他反复示范,把平和、包容的心态也传给了他的弟子。”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巧曾是杰克在武术馆的弟子。她说,起初担心这个外籍教练不够专业、不便交流,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,杰克对武术的热爱和专注深深感染了她。她说:“过去我羞于当众打太极。杰克鼓励我坚持练习,不要在乎周围的人说什么。现在我勇敢多了。”还常有孩子跟随父母到茶舍做客。杰克说:“他们好奇一个‘老外’是如何学习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。我天资平庸,20岁才从零开始,但是持之以恒成了‘内行’。我的故事让他们获得激励,相信自己的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。” 勤修不辍,传道海外 无论是平日居家,还是坐火车、乘飞机到外地旅行,又或是与一群欧美朋友在圣诞节聚餐,杰克从未改变他那一身道人的装束,武当文化的气息自内向外散发,贯穿生活点滴。 “打太极是比喝咖啡更能开启新一天的方式。我每天6点左右起床,先打一会儿太极,舒展身体,放松精神。身心都准备好了,才能开始真正的修炼。”他说。 他的另一个重要爱好是吹洞箫。杰克认为,洞箫是一种与道家极为亲近的乐器,吹洞箫能锻炼太极练习者的气息,还能让人感受太极背后的中国文化。所以洞箫成为杰克太极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 杰克自豪地向记者展示,他的著作《入门洞箫》已在美国发售,是第一本在美国出版的英文洞箫教材。他说,太极文化、道家文化等方面的英文版书籍很少,而在世界范围内,想学的人却有很多,他希望能够为这些爱好者提供更多学习资源。当下,杰克正潜心研究《道德经》,努力编写一部英文解读本,书中不仅用英文阐释道家术语,还会附上他自己对这本著作的理解。 “很多人好奇,我怎样用英文讲中国传统文化。我的回答是首先好好学习中文,然后再用英文讲出来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让我痴迷,学两三年是不够的,可能需要学一辈子,而且不同的岁数会有不同的理解。”他说。 在杰克的影响带动下,武当文化也成了他一家三口的家庭文化。9岁的混血女儿曹琳娜不仅会打太极、舞剑、弄棍,还会弹古筝、吹葫芦丝。曹玲说:“曾不止一个人问我,中美组合家庭有没有文化和习惯上的差异、冲突。我说,好像从来没有。杰克一直努力适应中国,我从来不努力去改变他,反而是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影响了我和孩子。我为此感到骄傲。” 关于未来的发展,杰克已有明确的方向:在中美两国各开一所武术馆,弟子们在这里“能学武,能学文,能学艺术”。“很多西方朋友都希望来武当山学习,但是没有时间和机会,所以我希望能够把武当文化带回我的家乡美国。但是,我已经不能与武当山分离,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,有我的家、我的下一代、我的学生。”杰克说。 为了进一步学习如何教授运动健身类课程,促进太极教学,杰克不久前考取了美国运动委员会的培训员资格证书,现在正通过网络进修一个为期两年的大学课程。 “人生的意义在于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我会持续不断地学下去。我不想当普通的教练、教普通的学生,我想当师父、收武当三丰派第17代弟子,将武当文化和门派传承下去。”他说。 | |
|